今年暑期,威尼斯84881博士生服务团依托“地方出题,服务团答题”的形式切实结合地方需求与实际问题开展主题调研活动。
威尼斯84881博士生服务团成立于2007年,作为学校实践育人体系中的一支先锋队伍,始终以现实问题为指引,以深入基层为方向。16年间,博士生服务团派出26个学院的600余名师生参与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全国20余地,行程近5万公里,助力广大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博士生服务团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主题撰写的调研报告多次获得批示,并获主流媒体报道,多篇研究成果在权威平台刊发,调研团队曾获团中央、工信部表彰。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启航。2023年,博士生服务团面向全校招募165名师生,组织14支分团,奔赴福建福州、福建厦门、福建南平、江西赣州、浙江嘉兴、山东菏泽、广东肇庆、四川自贡、辽宁沈阳、云南大理、新疆哈密等9省11市开展调研,覆盖28个区县、89个乡镇,累计走访240余家单位,围绕地方政府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上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形成14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开展多次助农增收等社会服务,为地方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博士生服务团深入基层、围绕区域发展难题开展调研,获地方领导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影响力持续提升。本年度博士生服务团实践活动目前得到了中央媒体及省市县各级媒体报道。服务团成员正以实际行动“行走中国”,为地方发展奉献青春力量,谱写新征程上新青年的奋进之歌。
关注产业发展,探寻破局之道
1.南平产业分团
“小竹子如何做成大产业”。在福建南平,围绕“竹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11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4个区县、12个乡镇、26个单位,调研圣农集团、干坑林场、金映茶企业、武夷竹立方、品家竹品有限公司、龙竹科技公司等企业,感悟福建的茶文化、竹文化的千年传承,了解到南平以龙头产业竹产业促进地方发展的“南平模式”,同地方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就竹产品如何实现“以竹代塑”“以竹代促”开展深入交流,并建言献策。服务团成员立足实践,开展助农活动,遵循生态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谆谆教诲,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努力。
2022级应用经济学院直博生李甜表示,“非常有幸能够作为博士生服务团的一员,来到福建南平实地调研,短短几天,有体悟,有成长。在深入走访调研后,我们感受到竹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茶文化传承的厚重底蕴,也看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2.福州科创分团
瞄准科创新赛道,“跑出”榕城竞争力。在福建福州,围绕“福州市科创走廊的困境与突破”课题,10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5个区县、6个乡镇、10个单位,深入了解福州科创走廊发展布局,探索科创主体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机制,同园区与企业负责人就人才引进、结构转型、发展定位、校企联动等问题深入交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服务团成员们以实践作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书写“创新之问”的青年答卷。
2022级外国语学院硕士黄梓灵表示,“中国东南科学城、福州国家高新区、福州软件园、旗山湖三创园……一系列科创产业园的串联成廊,体现了福州市打造新时代科技创新高地的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大力打造科技创新‘强磁场’,才能切实引领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从田野走向世界’。”
3.福州产业分团
聚焦福州永泰绿色发展,助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在福州永泰县,博士生服务团开展以“永泰绿色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探索”为主题的调研活动,11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4个乡镇、7个单位,与相关负责人互动交流,全面了解永泰绿色发展现状,探索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为永泰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数字经济“三个经济”建言献策。服务团成员们以实践调研为基石,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书写青年担当。
2022级理学院博士魏诗洁表示,“赴福州市永泰县调研中,我们感受到永泰县在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上的充分决心,见证了永泰县在驱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多项举措。所行所见,所知所获,愿化作言之有物的理论成果,为永泰县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人大青年的力量。”
4.自贡分团
产业集群助力发展,千年盐都重焕新生。在四川自贡,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探索”这一主题,13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7个乡镇、22个单位,围绕自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集思广益,针对新材料、新能源、无人机及通航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探讨,探究产业集群化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为自贡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自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探索贡献属于人大人的青春力量。
2021级环境学院博士王亚楠表示,“通过此次主题调研,我深刻了解到自贡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在今后学习中,也会将此次调研中的发现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形成高质量学术成果,服务当地发展!”
聚焦基层实际,助力乡村振兴
1.南平生态分团
打造数字消费新业态,探索文旅结合新发展。在福建南平,围绕“南平市‘环带’绿色产业发展研究”课题,9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8个乡镇、26个单位,了解南平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总结文旅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南平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打造数字消费新业态。服务团成员们与各村镇书记、企业负责人等就文旅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振兴、乡村治理、校企联动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其提出专业性建议,并与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先锋助农活动,通过公益助农助推农业发展。服务团成员们将继续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浪潮中踏浪前行,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路径。
2022级经济学院博士张仲元表示,“我们在南平看到了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勇气,全面布局竹产业的智慧,以及发挥基层党建带动作用的组织创新。只有坚持产业引领,立足生态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才能真正显现应有之义。”
2.赣州分团
瞄准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在江西会昌,围绕“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课题,9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7个乡镇、16个单位,了解会昌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对会昌县的数字化农业、特色文化、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发展状况有了清晰认知。同数字会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对会昌县面临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自身见解。服务团成员们扎根祖国大地,书写“数字经济建设发展”的青年答卷。
2022级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庄林表示,“在江西会昌调研期间,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各个乡镇,深入了解会昌县特色产业的数字化发展状况,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突出成果。这次调研让我们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田野,在三江之滨发现独好风景,在革命老区贡献青春力量。”
3.嘉兴分团
立足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乡村建设”主题,10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8个乡镇、20个单位,了解桐乡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探索数字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桐乡经验。服务团成员就数字经济的应用及发展状况、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农业转型、创新创业政策、人才引进等多个问题与单位及企业负责人展开交流并提出建议。服务团成员学以致用,从自身专业出发,为基层贡献人大智慧。
2021级数学学院博士孙嘉龙表示,“在桐乡,数字经济正在赋能打造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动能澎湃;独特风光和历史文化结合生态旅游正值潋滟,生机勃勃;红船精神不断凝聚磅礴力量,一往无前。桐乡的数字经济、生态旅游与文化转型升级,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4.菏泽分团
探索人产结合新路径,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在山东菏泽,围绕“人才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探索”课题,12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3个区县、6个乡镇、32个单位,重点调研了菏泽市牡丹、汉服、蔬菜和电商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乡村振兴基层实践中的人才引育工作,于沙土镇东北村开展“青耘中国·夏耘梦想”公益助农直播活动,与菏泽市委组织部、牡丹区委区政府等相关负责同志和共青团负责人就重点人才引育、产业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案例深入探讨交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服务团成员们在实践中用心感知、用情体悟、用力坚守,努力为探索菏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留下人大科研人的青春足迹。
2021级商学院博士许灵靖元表示,“通过本次菏泽调研,我近距离地了解了涉农产业链的运转方式,学习到了生产活动中政府、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等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链接机制的有效构建模式。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专业的博士,我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发挥专业所长,总结农业生产服务供应链构建的菏泽经验,在学习与实践中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感悟民族特色,探索多元发展
1.肇庆分团
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激活”下帅产业活力。在广东省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围绕“促进民族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课题,12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兴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翰村党群服务中心、车福村鹰嘴桃种植基地等15个单位,了解下帅产业发展现状,发掘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主线,探索民族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与产业资源“串珠成链”的融合发展机制,同各单位负责人就品牌构建、文化传承、结构优化、发展定位等问题深入交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023级历史学院博士陈兴表示,“在为期数天的调研时间内,下帅乡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绚烂多彩的乡村文化、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次调研,我有幸走出校园和书斋,近距离接触广东山区的基层社会,了解乡镇干部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产生了更加直观的认知和思考。”
2.哈密分团
立足大美新疆,着眼民族记忆,感悟多元共荣。在新疆哈密,围绕“多元共荣:探索民族融合背景下哈密市非遗文化保护的经验与对策”课题,12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3个区县、3个乡镇、17个单位,与文体广旅局工作人员、木卡姆非遗传承人、维吾尔传统刺绣技艺传承人、当地村民等进行多次座谈交流,了解哈密市民族融合与民族文化保护现状,梳理现阶段哈密市民族团结与非遗传承和推广的优质经验,探索民族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记忆在未来传承创新、永葆活力的发展机制,并提出可行性对策。服务团成员们以真知为笔,以实践为墨,以理想为卷,在广阔的西部描绘着人生的篇章。
2021级国际关系学院博士魏益帆表示,“在此次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当地各族群众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发展地方经济上的努力,也切实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繁琐和不易。这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科研活动提供了新的研究指向。”
3.大理分团
城镇建设谱新篇,彩云之南绘画卷。在云南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围绕“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12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4个乡镇、21个单位,详细了解南涧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探索南涧高质量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路径,思考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与当地工作人员就绿美县城、茶旅融合、乡村旅游、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多条具有建设性、参考性的建议。服务团成员们在笃行实干中展现奋进之姿,在学思践悟中砥砺报国之志。
2022级文学院硕士宋绪冉表示,“经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南涧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推进县城建设,‘荒山披绿变青山,青山富民变金山’,奋力闯出了一条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作为青年学子应不负历史重托、勇挑时代重担,踔厉奋发,投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去,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深入街巷一线,问道城镇发展
1.厦门分团
在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围绕“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这一主题,14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8个乡镇、5个单位,实地查看新圩镇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成效及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全面了解厦门市乡村振兴市级精品村、试点示范村创建情况。活动期间,新圩镇和翔安区团委部门负责人与博士生服务团成员在新圩镇初心馆召开座谈会,服务团成员从项目规划、招商引资、产业融合等角度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同学们将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校地长期合作,把事关厦门高质量发展的选题做实、做好、做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奋进路上重温领袖初心,在实地调研中提炼“厦门经验”,找到“厦门答案”。
2022级外国语学院硕士陈锴艺表示,“在这次暑期调研中,我跟随团队走进基层治理一线,探索厦门新圩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路径,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见证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蓝图。未来我将躬身实践、知行合一,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2.沈阳分团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在辽宁省沈阳市,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实践与困境”这一主题,8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5个区县、12个街道、10个单位,深入了解沈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模式、创新举措与现实困境,同团市委青年发展工作主要负责人及各企业单位代表就青年发展的政策设计、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交流,并结合沈阳市现有人才结构与未来发展需求提出针对性建议。服务团成员们聚焦“真问题”,开展“真调研”,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中解答时代新课题。
2022级应用经济学院博士陈芸表示,“在辽宁沈阳的调研中,我们走访城市书房、1905文创园等青年友好场景,参观沈飞、芯源、北方重工等知名企业,了解‘东方鲁尔’沈阳的振兴之路,领悟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勇于进取的罗阳精神。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青年人应将个人发展融于城市发展,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争做先锋栋梁!”
3.福州文化分团
推进数字赋能,激扬闽都文化新活力。在福建福州,围绕“闽都文化数字化”课题,11名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走访冶山春秋园、镇海楼、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福山郊野公园、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福州软件园、怡山文化创意园、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主题展厅等14家单位,了解千年闽都的文化脉络,感受“数字中国”的福州实践,领悟“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伟力,总结文化数字化的闽都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程度、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文化数字化消费场景、培养文化数字化专业人才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服务团成员们力学笃行、躬行实践,进一步绘就数字文旅的福州画卷,助力“数字中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202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何超仪表示,“有幸来到‘三山鼎峙、一水长流’的青绿榕城,在冶山春秋园、镇海楼了解建城往事,在三坊七巷中温习中国近代史,在系列参访中学习‘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今日福州,是古老与现代的交汇相融,如何为文脉悠长的赫赫古城注入数字活力,是亟需解答的时代课题。”
形成一册建言献策“调研报告集”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博士生服务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党的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依据地方发展需要和对应选题,深入基层调研、获取一手数据,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优势,打通部院系,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14份调研报告,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中国大地上同上一堂“田野思政大课堂”。
举办一批助农活动“兴农故事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博士生服务团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殷殷嘱托,以“乡村振兴,青年建功”为宗旨,通过校地合作的形式汇聚助农力量、讲述兴农故事、搭建校园与乡土的“连心桥”,累计举办3场系列助农活动,以人大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以人大青年担当躬行服务社会发展,共同擘画乡村共同富裕图景。
建设一批驻点服务的“研究生工作站”
博士生服务团将依托学校在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进一步秉承“地方出题、学生答题、校地共答”的合作新形式,搭建起校地合作新桥梁,延伸服务半径和覆盖范围,探索开展驻点式服务调研,促进人大学子长本领、壮筋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触摸时代脉搏,贡献青春力量。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博士生服务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行走中国大地,胸怀报国之志,把握国情民情社情,围绕地方政府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上面临的重难点问题深入调研,为地方产业振兴、人才引进、文化赋能、科创发展建言献策。
未来,博士生服务团将持续扎根祖国大地,厚植家国情怀,不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以更充实的知识储备、更坚实的学术人格、更热忱的人民关怀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将实践的步伐印刻在时代画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