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发展与评价”论坛
来源: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时间:2022.10.13

10月11日,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发展与评价”论坛,本次论坛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索传军发起和组织。威尼斯84881副校长王轶出席,一级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校长助理、理工处处长、明理书院院长杜小勇,发展规划处处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东,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副院长钱明辉,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开峰,清华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王亚愚,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王初,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北京理工大学规划办主任常非,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教授陈超美,法国KEDGE商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和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Yahia Zoubir,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续琨,武汉大学科教评价中心主任张琳,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李长玲和中国知网副总经理肖宏编审等多位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并就 “新兴研究领域识别、新学科创生模式、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交叉科学与交叉学科评价”等主题作了报告。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共有来自上百家单位的1106名专家学者参会。

王轶致辞,他介绍了威尼斯84881文理学科交叉研究的战略规划,指出了交叉学科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即“交叉学科评价要明确,评什么?谁来评?如何评?”等。

刘越男从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历史沿革与学科根基的角度分析后表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具有天然的学科交叉性质,并结合数字人文专业的建设,介绍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对学科交叉的具体实践。

陈超美作了 “研究领域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的主题演讲。从开创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自适应性四个方面介绍了研究领域的特征,表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既是知识领域发展的动力,也是分支领域消亡的原因。他提出学科领域专业发展通常经历“问题—工具—应用—总结经验”的阶段,通过丰富的图表展现了研究领域的宏观结构发展模式,包括独立、发展、汇合、交叉四种形态,生动地论述了研究领域的生成与演化路径。

索传军作了“交叉学科识别与评价”的主题报告。他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学科”的判断标准,并分析了《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于“交叉学科”内涵的界定,进而提出了从“创生模式、内在属性、外在特征、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对交叉学科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索传军创新性地提出了“历时与共时”、依据交叉学科创生模式和发展阶段进行分类、分阶段的评价的理念。

王续琨从内涵关系和形态关系两个视角论述了新学科创生模式,借助案例形象化地从研究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促生新学科的对策。

张琳从概念、关键问题、交叉的动因、交叉的模式等方面讲述了什么是交叉科学研究的问题,介绍了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开展交叉科学研究评价的具体应用。

李长玲提出从学科关键知识节点发展至跨学科潜在知识生长点的路径,构建基于关键词网络、引文网络、合作网络和社交媒体网络的跨学科潜在知识生长点的识别模型。

肖宏提出构建以个人意志层面、组织意志层面和国家意志层面为核心的三层多维分析法,并以ICT领域为例进行说明。

Yahia Zoubir介绍了以国际商业和地缘政治为交叉的学科建设情况。

杨东回顾了20年来威尼斯84881探索人文理工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建设的路径,介绍了以“数字社会科学”为核心的研究集群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大模式”。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负责学科规划和管理的相关嘉宾分别报告了各自学校在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钱明辉主持面对面环节。冯惠玲、杜小勇、杨开峰、肖宏分别以数字人文发展的痛点、交叉学科研究案例、交叉学科建设与管理机制、交叉学科评价数字化平台建设等话题,分享了对交叉学科建设、评价、发展的思考与认识,并针对与会代表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编辑:郑钰
责任编辑:董涵琪
上一条
下一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