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社会保险,如何看得真真切切——访郑功成教授
时间:2004.04.05

编者按:3月27日,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在第五版用半版篇幅发表该报记者曾金华对我院郑功成教授的专访文章《专家访谈:社会保险,如何看得真真切切》。专访文章分为“写入宪法,决不仅仅是宣示”、“政策落实,社保为何缺失严重”、“知悉权利,社保为何有’黑籍’”、“保障明天,亟待完善,分不落实”等四部分,郑功成教授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写入宪法 决不仅仅是宣示

不久前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十四条增加一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修正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社会保险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斐然成就。

社会保险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是否进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保障了我们的明天?近日,记者随机调查了多种行业的从业人员,了解他们的参保情况以及是否知悉国家社会保险政策。调查结果是,他们很多人并不了解相关政策,或者知道单位给自己投保了但对参保情况不了解,甚至根本就没有参保。

宪法中这短短一句话,不仅仅是宣示性的,更包括着与全体公民息息相关的重大利益!如何将宪法精神落到实处?记者把目光投向几个具体的问题,并对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著名社会保障专家郑功成教授进行了专访。

政策落实 社保为何缺失严重

3月1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工商联公示了拟授予“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的126户民营企业名单及其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就是这些社会保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企业,“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并不高,参保率均为100%仅有30家,而参保率在80%以下的企业比比皆是,不少甚至是在10%、20%左右。这些企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险的现状。

郑功成对我国社会保险发展的总体评价是:“尽管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及改革原则已经确立,每年都有进展,但社会保险政策落实得不好,离社会保险发展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他又以医疗问题为例说明社保缺失程度:目前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达1亿,仅占城镇人口的20%;而农村只有不到10%的人口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保障。

郑功成阐述了为什么存在这种和我国经济发展不和谐的情况。首先,社会保险立法滞后。现在社会保险的立法层次停留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的甚至只是部门政策文件,效力层次低,权威性有限。他举例说,一些地方规定企业没有缴纳社保费不能建楼堂馆所不能买小轿车,这些规定起不到什么约束作用。其次,社会保险制度没有完全统一,各地费率差异很大,妨碍了社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社会保险本来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但费率的差异却制造了新的不公平。第三,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片面强调GDP和吸引外资,不考虑劳动者利益,推行社会保险不力。第四,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第五,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劳动监察为例,香港劳工处负责劳动监察的人员达500多人,而从业人员规模更大的深圳却只有不到30人的队伍负责劳动监察,劳动监察机构与队伍建设均严重滞后。

郑功成说:“由于以上原因,以及因历史负担和制度转型造成的社会保险缴费率过高,许多非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尚未参加社会保险,不少国企及其职工也没参保,企业拖欠社会保险费或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司空见惯,而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社会保险基本上还是空白。”

知悉权利 社保为何有“黑箱”

某合资唱片公司企划经理张先生告诉记者,单位给上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他对自己的社会保险账户有多少钱和可以享受什么权益都一无所知。调查中,很多人不知道国家的社会保险政策和自己的投保状况。

实际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至少每年向缴费个人发送一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通知单;缴费单位、缴费个人有权按照规定查询缴费记录。《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缴费单位应当每年向本单位职工公布本单位全年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但是,记者的调查对象都没有收过账户通知单,也基本没见过单位公布社会保险缴纳情况。

毫无疑问,不知道应有权利和自己的权利状况,就难以很好地享受权利。让参保人员有充分的知情权,走出社保“黑箱”,是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重要环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注意到了信息公开的问题,在去年5月发出了《关于印发劳动保障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标准的通知》,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公布参保范围、登记程序,缴费申报时限、审核时限、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查询个人账户的方式和程序等信息。文件还规定了公开的形式和公开的监督保障措施。   然而,让广大参保人员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的工作还很艰巨。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通知》中规定的互联网、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话查询等信息渠道在不少地方根本就没有开通。

对于社保“黑箱”,郑功成认为,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宣传不到位。他说,企业出于追求利润目的,是不会主动向劳动者告知社会保险权益的。社会保险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劳动者是非常关注的,但由于宣传的缺乏和了解信息渠道不畅通,他们难以掌握国家的社会保险政策和自己的投保情况。他强调,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多形式的便利、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

保障明天 亟待完善 分步落实

调查和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让记者无法轻言广大劳动者已经都能从容面对养老、疾病、职业伤害和失业等风险。如何完善社会保险,让社会保险能够保障我们明天的生活?郑功成向记者发表了看法。

郑功成首先呼吁加快立法进程。他说,虽然宪法增加了社会保障条款,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却不是宪法一条就能够确立的,还需要制定多部法律才能把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变成具体的制度安排,所以立法的任务非常繁重。他介绍,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五年立法规划,已经把社会保险法列入其中。

其次,郑功成强调要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国家确立的“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金的基础部分全国统筹”的发展计划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全国统筹的目标是正确的,但经由市级统筹、省级统筹再实现全国统筹的发展步骤,是不可取的。他指出,在实行市级统筹时,会发生县市间的利益冲突,而实行省级统筹时,又会发生地市间的利益冲突,等到实行全国统筹时,还有各省间的利益冲突,这样要付出好几次成本。因此,郑教授主张直接实行全国统筹。他说:“现在改革不能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应该一步到位,以降低成本。”他透露,将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郑功成还指出,现在的社会保险主要是面向单位的,即单位为劳动者投保,劳动者自己再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他认为,应该同时建立面向个人的保险方式,即个人自己可以投保,这对非正规就业群体来讲特别重要。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国家财力的约束,以及人们需求的差异,社会保险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一切生活保障。因此,郑功成强调,人们还必须增强自我保障责任并努力提升自己抵抗生活风险的能力。他指出,商业保险、社会互助机制和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险之外的很重要的风险保障机制,郑功成特别提到了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险的问题。他主张,应该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社会保障动用的是国家的公共资源,这个公共资源并不是城市人天生享有的特权。他认为,由于农民有不同的需求和流动状态,要考虑分类别、分层次、分地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比如对处于经常流动状态的农民工,他们无论在哪里打工都面临工伤风险从而需要工伤保险。而农民工的疾病医疗,可以先搞大病统筹,甚至可以推动互助保险的方式。至于养老的问题,可以在政府财政适当的支持下根据不同农民工的需要及迫切程度分层次解决。

郑功成再次强调了他在两会期间提出的观点:不能单纯强调经济发展,一味追求把“蛋糕”做大,也应适时考虑如何合理分配“蛋糕”。如果初次分配应体现效率原则,再分配就必须坚持公平原则。社保制度就是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手段。

“问题的核心是政府的重视程度”,郑功成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本届政府解决社会保险问题寄予了厚望。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张玉亮)

编辑:人大新闻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