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随着泛知识内容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知识”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发生深刻变化。近日,清华⼤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向全国发起线上问卷调查,基于回收的10828份有效问卷发布《学无界,共此间:短视频直播与知识学习报告》(下称《报告》)并举办研讨会。会上,威尼斯84881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表示,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的知识分享,将改变人们对于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让知识传播“有教无类”趋于实现。
周勇分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知识一直处在一个被相对垄断的状态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把被贵族垄断的知识传授给平民,给当时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震撼。但是这种努力只存在于小范围,从古代私塾到官学再到现代大学,知识的传授基本上还是在一个专门的情景和相对狭窄的范围内,面向相对狭窄的人群展开。
“知识的生产主体、生产机制、传播渠道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存在一个特定的范式,使得只有少数的群体能够享受到知识获取的自由。”周勇说。
人类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人们主动寻求一个公共的渠道,能够在专门的平台和机制之外获取知识,这也就是过去所说的“科普”。但实际上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科普也受到一定制约,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渠道,能够参与科普的高水平专家数量较少。
如今,短视频直播作为知识普惠的重要途径,正在改变这一传统状态。2023年9月1日至30日,欧阳自远、曹则贤、叶嘉莹、戴锦华、余华等6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围绕天文学、物理学、文学等十余个学科,在抖音推出106场直播公开课,累计吸引了超5700万人观看。曾经只登“大雅之堂”的知识,变得平易近人,科普正在被短视频直播所引领的新知识传播方式所改变,为公众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让“知识普惠”成为现实图景。
短视频直播平台进入知识生产领域,不仅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更在深层次上挑战了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知识不仅包括天文物理等专业型知识,更包括生活窍门、职业技能等实用型知识。“在今天这样一个短视频直播时代,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能够被现学现用,解决用户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周勇说。
《报告》显示,专业科研人员、分享科研科学知识的青年/青少年,以及教育工作者是最受欢迎的知识创造者类型,这表明,观众对深度、专业的科学和研究内容有很高的需求。短视频直播有机结合了知识性与⼤众性,平衡了专业度与普及度。
公开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截至2023年8月,抖音双一流大学覆盖率增长至93.20%,一级学科覆盖率100%,共有400位教授、45位院士、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抖音分享前沿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平均每天有20万人次观看高校直播课。知识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出高校课堂,走进了每一个家庭和每天的生活中。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比翼齐飞。知识生产包罗万象,知识传播‘有教无类’,我们或许离‘知识普惠’的愿景更近了一步”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