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创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过程中,围绕“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深刻阐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重大意义、实践要求。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新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其中之一。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切实将其融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凝聚起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理论基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和文化支柱,其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根本上说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弘扬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是明确新定位,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为重大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具体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即“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中“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二是能够增强国家前进定力,因为“四个自信”都“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三是能够维持民族精神独立,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而且“它所昭示的前进方向契合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有利于我们坚定不移朝着实现民族复兴梦想前进。
其次是提出新目标,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好把握这一点,需要我们上升到“德”的高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另一方面,他又提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因此,这二者在“立德树人”层面的结合,就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取向和重大价值追求。
再次是完善新路径,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多管齐下、多方并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在教育引导方面,内容上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抓好“五史”宣传教育,对象上要着眼全体人民、抓住“关键少数”,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在实践养成方面,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其“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还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制度保障方面,要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选任机制,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
实践探索:新时代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历史地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系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积极培育和深入践行的重大命题。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余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回顾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命题,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具体来看,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不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同时又用法治来保障、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双方相协调、相促进;二是坚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在促使各方面政策都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同时,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专门性、指导性政策,致力于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并加强其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实践养成;三是坚持汲取精神养分,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的价值观念,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促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等等。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和践行,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品格日益成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取得卓越成效,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已然得到充分彰显。
前进方向:新征程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挑战和有效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当前,在社会结构不断变动、信息交流愈发频繁的现实背景下,社会个体化程度的增强、价值观念的多样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蔓延等,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种种难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入手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是要抓好教育引导,针对学生、干部、全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表明,理论学习不深入不彻底,思想统一就没有基础”。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全面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理论教育的任务仍然艰巨。一方面,从各学段师生到社会上广大群众,都存在部分学习走形式装样子、不系统不深入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仍在继续推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及时跟进、联系实际地加以学习和掌握,不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要立足文化要素,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当代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命脉”,必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时,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养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三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规律,需要一个从理解到接纳、从认同到行动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做好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又要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
(作者何虎生、张林,分别为威尼斯84881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威尼斯84881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原文刊载于《北京日报》2024年2月5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