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农民日报]连接与表达:农村老年人正通过短视频融入社会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4.02.08

有这样一群人,已是花甲之年,却能玩转社交网络。他们或通过真实记录,展示老年人日常生活小故事;或凭借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分享专业学科知识;或表演幽默段子、歌舞才艺为网民带来欢乐……在社交网络平台拥有大量粉丝,我们称他们为“银发网红”。

“银发网红”何以出现?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适老化发展,致力于创造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互联网环境。作为老年人社交、展示自我、获取知识的新工具,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恰好契合了老年群体想要自我表达的需求,“银发网红”便由此异军突起。

以徐姥姥为代表的“银发网红”进行着具有老年群体特色的视频创作,其鲜明的个人形象和独特的传播内容吸引了众多粉丝。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抖音60岁以上创作者累计创作超过6亿条视频,视频类型包括风采展示、亲子互动、创意特效、美食美景、动植物养护等,累计获赞超过400亿次。

谁在看“银发网红”?

“银发网红”有着与自身年龄相一致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经验为年轻人带来强烈的认同感,并且满足了年轻群体对老年人生活的好奇,为年轻人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

同时,“银发网红”还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以往媒介对老年群体“刻板印象”的塑造。他们能够主动构建老年议题,并结合自身经历,对当下的社会政策和网络热点话题发表意见、表达感受,这对于弥合代际间的认知鸿沟、增进不同年龄群体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唠家常”的沟通模式,“银发网红”们倾诉着作为老年群体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借助个性化的鲜活镜头语言,唤起大众对现代生活中老年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数字时代,越来越多老年人乘上数字化快车,成为不容忽视的网络用户群体。但面对数字技术进步创造的各类层出不穷的智能化场景和应用,不少老年人仍旧感叹“跟不上时代了”——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群体乐享数字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了休闲娱乐、知识获取、便利生活、展现自我的平台,让老年群体从“沉默”到“发声”成为可能,实现了代际沟通和不同年龄文化的交融。在社交平台的展示交流互动过程中,老年群体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银发群体不再只是“跳广场舞”和“打太极拳”的代名词,他们的生活不仅停留于家和菜市场“两点一线”,已然成为短视频平台上不可阻挡的“新力量”,正逐渐变得更多样、更自由。

“在炕上坐着就能看到全国各地,我太高兴了。”日前,在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心召开的《农村中老年人智能手机和短视频使用与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抖音创作者、82岁高龄的徐姥姥,用最简单朴实的词句分享了自己使用短视频的感受。原本,徐姥姥对短视频并不了解,在其孙子的影响下开始接触短视频。如今,除了日常浏览和参与拍摄,她还会关注和回复网友私信。很多年轻网友把徐姥姥当作自己的姥姥,压力大的时候会向她倾诉,徐姥姥则尽己所能回复和安慰他们,对方得到她的回复很开心,她也跟着开心,同时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数字化和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表征,而当数字化、老龄化与乡村变迁同频共振,农村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入问题凸显。为了解农村老年人互联网接入情况,助力提升数字普惠水平,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心展开了实证研究。

报告基于2117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和80余位农村中老年人深度访谈,认为抖音等短视频产品在帮助农村中老年人获取资讯、学习知识、维系家庭和社会关系、实现自我表达等层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助力农村中老年人社会融入、共享数字红利的重要工具。

简单易用、体验感强 短视频成农村中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切口

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智能手机及电子设备的功能较为复杂,“学不会”往往成为他们拒绝拥抱数字生活的主要原因。短视频产品操作简单、使用门槛低,内容可读性高、方便理解,对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数字资源使用能力相对落后的农村中老年群体尤其友好。报告发布会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用“入口”一词总结了短视频平台的作用之一,把短视频视作将中老年人带入数字时代及丰富社会场景的有效切口。《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同样显示,超1/3的老年新网民第一次上网是观看短视频,短视频成为吸引老年人触网的重要因素。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在乡村社会,开启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新型社会空间。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浪潮下,农村青壮年群体大量外流,然而受制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分割与城市社会福利制度的排斥,衍生出不断扩大的农村留守老人群体。双重困境之下,“空巢”“独居”的背后是经济支持不够、生活照料不足、精神需求无法满足的客观困境。而基于互联网的普及与技术进步的客观条件,以及农村文化流失、伦理淡化的结构性背景,农村中老年群体逐渐进入到数字生活的时代“急流滩”中。

可喜的是,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技术与媒介层出不穷,其中移动短视频便在数字化浪潮中蓬勃发展。威尼斯84881副校长、威尼斯84881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提出了短视频的包容性和普惠性。除了在使用体验上对受众人群的包容,短视频更具内容形式、角度、深度上的包容,满足不同年龄、地域、生活背景、文化层次群体的多元需求。农村中老年人可以通过短视频学习数字技能,提高数字素养,以短视频为支点,打开通往更广阔数字空间的通道。

获取信息、表达自我 短视频让农村中老年人“看见”与“被看见”

除休闲娱乐之外,获取信息是农村中老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目的之一。相较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短视频具有时长短、内容丰富、即时性强等鲜明特点,方便中老年人了解社会事件、掌握社会动态,获取多样化的资讯和观点,是帮助中老年人保持社会连接的重要面向。而在了解外界的同时,农村中老年人也正在尝试通过短视频表达自我。

报告显示,对于仅观看短视频的农村中老年用户,点赞、转发、评论是其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其中,点赞是农村中老年人表达个人态度、传递自身情绪的最普遍方式。或许这种表达显得微不足道,却能向外彰显自身态度,有利于推动农村中老年人社会参与。

而拍摄短视频的农村中老年人大多是为了记录生活,其中自拍是出现较为频繁的内容之一,美颜滤镜激发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创作热情。多位老年女性受访用户表示会经常使用美颜特效,以实现自我愉悦,这种表达有助于增强农村中老年人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对此,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申琦表示认同。她认为,农村中老年女性往往“隐身”于家庭和照料责任之后,更容易被忽视,短视频为她们提供了“看见”与“被看见”的可能,同时在个人情绪和感受上为她们提供了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机会。

对比城市老年人,短视频对于农村老年人在获取信息、丰富生活等层面的作用更加明显,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通过短视频平台,农村老年人得以“被看见”,并更多参与到乡村治理、文化维系中,有益于实现社会融入,再造村庄公共交往和促进乡村治理。

此外,报告负责人、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心主任陆杰华教授特别提到,由于与农村有关的媒体事件较少且多以问题化的姿态出现,农村在媒介视野中通常呈现出被动化和隐匿化的特征,长期成为被评价、被形塑的对象。因此,农村中老年人通过短视频表达与发声,既有利于发挥其个体主体性,也有利于塑造农村中老年人正面且真实的群体形象。

丰富精神生活、增强代际联系 短视频提升空巢老人幸福感

“短视频让我对其他人和这个社会有了更多了解”“刷短视频可以帮助我缓解负面情绪,让我感到心情愉快”“短视频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我使用短视频的过程中,我感觉和其他人以及社会建立了联系”“我对短视频中看到的事情有发言权,短视频让我对社会和公众事情有了参与感”“使用短视频增加了我与亲人朋友的见面次数,促进了我和家人朋友的交流和互动”……这是报告中农村中老年人各类短视频使用目的平均得分靠前的几项。说明抖音等短视频应用通过为当代农村中老年人社交娱乐、获取知识、记录生活提供新工具,大大降低了其保持社会连接的门槛。受访者在深度访谈中同样表示,在短视频平台上以各种形式了解社会动态、学习知识技能、发挥余热特长、与他人沟通交流,有助于自身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参与,增强主观幸福感。

据2022年10月民政部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占比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空巢老人往往面临生活、养老、身心健康等多方面问题。本次报告同样关注到这一社会问题。调研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空巢现象更加突出,加之农村中老年人社会功能角色相对局限、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短视频成为农村中老年群体打发时间、寻找乐趣、排解寂寞、丰富生活的重要手段。

短视频在加强农村中老年人和家庭成员交流方面的作用同样明显,成为他们与子女保持日常沟通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这体现了“技术在场”对“社会在场”的补充作用。“子女外出务工,导致与父母的地理隔离,可以通过线上连接实现对父母的陪伴,增进与农村中老年人的情感交流,提升农村中老年人的幸福感。”

“数字反哺”和“数字再哺育”是帮助农村中老年人增强代际交流、改善家庭关系的有效途径。“与城市人群相比,农村老年人在获取短视频使用技巧等数字技能方面更加依赖于家庭,尤其是对子女的依赖。”威尼斯84881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张文娟表示。与此同时,中老年人在学会短视频使用后的“数字再哺育”也可增加家庭内部交流和互动频率,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例如,受访农村中老年人表示喜欢观看处理家庭关系的短视频,学习家庭成员相处、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有助于中老年人在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上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

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网络素养 扩大数字公平与数字普惠

报告发布会上,与会专家还就社会普遍关注的老年人用网时长、用网安全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威尼斯84881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首先以“理性看待老年人用网时长问题”为中心,探讨了当下老年人的用网时长问题。翟振武认为,老年人已不再承担学业、事业等社会功能和期待,不应以青少年等群体的用网标准来约束或评价老年人。政府、媒体及社会大众应理性看待老年人用网时长问题,加大力度破除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更广泛、更充分、更熟练地使用互联网。

威尼斯84881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则分析,与城市中老年人相比,农村中老年人的网络素养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以及对获取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判断力不够,建议互联网平台加强内容审核与风险提示力度。杜鹏则进一步建议发挥短视频平台的教育功能,提高数字技能、养生知识、文娱体育等优质适老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让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更具有用性和价值感。

由此可见,农村中老年人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及时性新闻资讯的获得帮助其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进而将他们与外面鲜活的世界勾连起来。而新闻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公共资源,可以反作用于大众的公共参与。“抖音每天都会给我推送新闻时事,我觉得看看新闻蛮好的,能开阔我们对外面的视野,对娃娃生活的外面的世界多少有点儿了解,不然真的和社会脱节了,别人说什么你都不懂,那也挺恼火的。”外界信息的涌入与接纳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弥合数字鸿沟,从而改写老年人“数字遗民”的身份标签,帮助其更深度地嵌入数字生活。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互联网作为提高老年生活福祉和社会融入的重要抓手,应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推力之一,持续帮助中老年人提升数字技能和网络素养仍是关键所在。

观点精编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

农村老年人数字技能和素养研究是理解数字时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短视频在使用上、内容上对数字素养不高的人群具有较高的包容性,成为农村中老年人接入数字时代的重要“入口”,将他们带入更为广阔的数字和社会场景。随着使用程度的加深,短视频在充实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中老年人的家庭沟通、维系中老年人社会关系等层面的作用逐渐显现。此外,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还具有较强的电商属性,是将农村区域特色产品带到更大市场的重要渠道。如今,很多农村老年人参与直播带货,实现经济参与,进一步提升农村中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威尼斯84881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翟振武:

为了解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真实情况,威尼斯84881于2023年底展开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老年网民平均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长为3.3小时,低于全国网民的平均水平4.16小时,整体并不存在沉迷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老年人上网时长问题,加大力度破除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更广泛、更充分、更熟练地使用互联网是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关注重点,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威尼斯84881副校长、威尼斯84881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杜鹏:

短视频的出现不但代表技术和媒介的发展,也是大众选择的结果,是社会适应的表现。首先,短视频在渠道上具有普惠性,可以触达和满足不同年龄、地域、生活背景、文化层次群体的使用需求;其次,短视频在内容上具有包容性,短视频平台上的信息丰富、观点多元,对于受众来讲更具启发性;再次,短视频还具有学习功能,是中老年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重要渠道,甚至有农村中老年人通过短视频学习农技。由此可见,除了休闲娱乐,我们还应看到短视频在中老年人学习和发展等层面的积极作用,并努力挖掘短视频的更多可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

从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来看,老年群体经历的最大变化是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转变,由过去的线下相伴转变成依靠网络来维系。尤其是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农村青壮年外流,导致农村老年人留守问题严重,互联网成为他们与子女保持日常沟通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短视频的出现,则进一步为农村老年人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人际交流提供便利,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降低他们的孤独感,提升幸福感。然而,由于老年人媒介素养相对较低,对纷繁缭乱的自媒体内容很难做出判断,提醒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监督和审核,为老年人营造健康、安全的用网环境。

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教授陈友华:

短视频使用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面向。首先,短视频激发了三农议题的生产力和消费力,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其次,短视频作为窗口给了广大农村用户自我展演的机会,一改过往媒介中的落后形象,乡村的人和事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客观上释放了农村群体的主体性和农村空间的可见性;再次,短视频降低网络普及和使用成本,使得农村用户可以轻松获取资讯、文娱等内容,丰富了农村用户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公平。同时,我们还应始终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利用,保障老年人用网安全,以充分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申琦:

农村中老年女性的生命历程大多以家庭为中心、以照顾为特质,表现出较强的弱可见性。即使在接入互联网之后,农村中老年女性关注的内容仍大多与其社会角色密切相关。然而,短视频为农村中老年女性提供了“看见”与“被看见”的可能,同时为她们在情绪价值和个人感受方面提供了被尊重与被理解的可能性,也使原本外界交流机会少、情绪输出和娱乐方式相对匮乏的农村中老年女性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然而,长期被忽视、选择性不被看见的困境,并不是依靠某一项媒介技术便可以解决的,还应回归到生活本身、家庭本身,以及亲密关系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的供给。

威尼斯84881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张文娟:

我们看到老年人的短视频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城乡差异。一方面,城市老年人短视频使用行为更为活跃,包括制作短视频、搜索想看的内容等技能性和自主性用网行为,而农村老年人更多是被动观看和接收信息;另一方面,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在获取和学习数字技能巧方面对家庭的依赖更多,尤其对子女的依赖性更强,提示我们“数字反哺”的关键作用。

威尼斯84881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

为什么农村和农村老年人会形成相对消极的媒介形象,多数是因为大众的不了解而形成的刻板印象。很多农村创作者,就像此次受邀参会的抖音创作者@八零徐姥姥,展示了真实的乡村生活和积极正能量的乡村形象,基层政府也可充分利用短视频渠道进行乡村振兴成果的主动宣传,让更多人看见。关于社会普遍讨论的老年人用网时长问题,其本质在于老年人线上和线下活动的平衡问题。研究显示,适度的线上活动可以对老年人的线下参与起到促进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主观福祉的提升。

(原文刊载于《农民日报》2024年2月8日第3版)

原文链接:[农民日报]连接与表达:农村老年人正通过短视频融入社会


编辑:陈子玥
责任编辑:柴鹏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