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阳楼、考亭书院了解朱子教育理念;探访朱子社仓,听朱子为民解忧的故事;走进五夫民俗文化博物馆、建本文化展览馆、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感受闽北文化的深厚积淀与时代活力……23日,“‘两个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夷论坛举行文化考察活动,来自威尼斯84881、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北京大学等院校和机构的近30位中外专家学者深入武夷山、建阳等地,了解闽北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活力。
春分时节,武夷山五夫镇的朱子雕像广场前,油菜花田一望无际,从朱子雕像广场到文公庙,一行人一边欣赏五夫优美的自然风光,一边了解朱子思想和理学的传承发展。
“南平的山水实在是太美了!正是这片山水孕育了伟大的思想,以及像朱熹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威尼斯84881历史学院院长、中华文明研究院院长朱浒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的保护、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他表示,对于理学的发掘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理学的发展不能单单依靠理论研究,还需要结合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南平,朱子的思想和理念以及理学的影响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朱浒说,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之上,要发扬发掘理学的优秀价值,弘扬理学对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希望南平能在这方面有更多突出的表现,为“两个结合”树立更多的典范。
“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迸发出更多的活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维也纳大学语言学学院教授汉内斯·菲尔纳说,南平不仅有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景色,作为朱子故里,南平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他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收获颇丰。
从紫阳楼到考亭书院再到寒泉精舍,南平的书院文化、朱子的教育理念给威尼斯84881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时隔多年再到南平,我感受到当地政府、学界等对传统文化都十分重视。”在程方平看来,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大都集中于经典,在经典的传承上,朱熹不仅是集大成者也是伟大的实践者,他在南平受到了书院的教育,自己也成为书院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程方平认为,书院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文化引领的作用,在民众教化、移风易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于今天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文化,特别是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南平通过举办武夷论坛等活动,将全国乃至全世界学术研究、教育改革方面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开展交流研讨,正是传承弘扬书院文化的具体体现。此外,他还表示,朱子社仓、朱子家训中体现的朱子教育理念与当今提倡的“大教育观”相契合,朱子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古时的书院到如今的学校,从宋代的“刻本”到如今的“课本”,在五千多年的岁月里,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沃土。
看到建本文化展览馆内陈列的诸多建本展品,来自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张丽娟心情十分激动。“在宋朝时期,建阳是全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现存的宋刻本儒家经书有一百多种,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出自建阳的,不少刻本还传到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这些都体现了建本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张丽娟说,不论是建本还是朱子思想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展馆里的内容展现出了南平对朱子文化和建本文化的挖掘很深入,体现了当地政府对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
不论是文献古籍还是文物古迹,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对此,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琳达·玛塔尔深有感触。
“这次文化考察活动,让我感受到中国的古代文明、现代文明和新时代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不曾被割裂。”琳达·玛塔尔点赞了南平的朱子文化遗迹、遗存保护工作,在她看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文字、语言、文学、古迹等文化载体,要着力做好文字、语言、文学等文化载体的保护工作,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期迸发出更大活力。
越深的积淀,才有越强的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汲取奋进力量,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奏响新时代文化强音。
(原文刊载于《闽北日报》2023年3月25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