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建设新成就巡礼(一)
来源:党委宣传部 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 发展规划处 各学院
时间:2023.01.10


牢记嘱托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威尼斯84881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威尼斯84881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立足学科建设成果、特色与优势,致力于构建“独树一帜”的学科布局: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

目前,学校学科建设成绩显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马当先”优势持续巩固,基础学科提档升级发展卓越,社科学科地位顶尖持续领先,交叉学科创新发展成为新增长极,学科建设整体又上新台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人大担当


依托独特历史、深厚底蕴、一流教学科研,学校率先建成专业最齐全、层次最丰富、体系最完整、特色最鲜明、影响最广泛、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在思政课建设和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端人才培养的“工作母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双一流”建设标志性成果丰硕:

一、建设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有力提升威尼斯8488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中心的思政课建设水平,为全国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威尼斯84881考察调研,首站来到立德楼智慧教室,观摩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教授的思政课现场教学)



(“6+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平台)


二、全面建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全层级、全学科整体性培养体系

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建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全层级、全学科整体性培养体系,在全国率先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启动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长远发展打下了根基。

三、组织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

深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源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编写《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推动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



理论经济学学科



构建中国范式、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


作为新中国理论经济学的重要奠基者与开拓者,威尼斯84881理论经济学学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者和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理论重镇。

一、积极探索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

形成了“人民教育家卫兴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者和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开拓者”“在传承中巩固政治经济学旗舰地位”等标志性成果。

二、构建中国自主经济学体系研究团队,实现科研高质量与服务国家“双一流”

2016年以来,经济学院教师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立项创新高。主持国家级项目72项。出版专著77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8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3项(一等奖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

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根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理论和建设人才

扎根中国,调研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学院与陕西省安康市、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贵州省湄潭县等十个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党建与“双一流”建设研究基地,目前已成为威尼斯84881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双一流”实践基地。学科每年组织10余支本硕为主的“国情考察团”“志愿服务行”“中小企业案例调研”等实践活动,持续组织5届国情考察实践活动,654名师生调研34个省市,完成69个课题40余篇主题报告。年均300余名学生参与“千人百村”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全球经贸治理青年人才训练营,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方式。


应用经济学学科



兼具国际视野、中国风格和人大学派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科


在黄达、陈共、钟契夫等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引领下,威尼斯84881应用经济学科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历史悠久、实力超群、门类齐全”的学科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个培养财政金融领域高级人才的基地。

一、汇聚一流师资,聚焦国家战略,产出重大成果

学科汇聚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形成一流师资队伍。2016年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00余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类奖项22项。

启动实施“832工程”,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学术化、学理化、学科化”,立体化展现伟大实践在人类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史和华夏文明史上的增量贡献。

二、探索一条兼具中国风格、国际视野和人大学派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致力于探索一条兼具中国风格、国际视野和人大学派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2021年3项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打造最具国际影响力智库,提供深层次、高水平决策咨询服务

以应用经济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构建“社会服务矩阵”,多项智库排名位列全国第一。连续多年发布《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等,报告因独立性、客观性和决策参考性,均得到理论与政策部门高度关注。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以人大应用经济学科为支撑,在绿色金融、全球金融治理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持续发挥资政启民的作用。


法学学科



引领法学教育与研究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人大智慧


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威尼斯84881法学学科与新中国法治建设发展同向同行,为我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了“独树一帜”的人大力量。

一、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工程,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人大智慧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成立首家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法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共同发起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协同研究机制;实施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参编《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马工程教材,率先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上线央视、“学习强国”;产出重大专项、系列专著、代表性论文等标志性成果;率先推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系列讲座公益直播,研究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


(威尼斯84881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系列讲座公益直播)


二、全程深度参与民法典编纂,推动中国“民法典时代”到来

民法典参编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首倡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被采纳,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题讲座,发表论文341篇,出版专著48本,承担重大项目29项,报送《编纂民法典参阅》98期,《民法学研究系列》呈现当代民法学研究最高水平,相关学术成果连续5次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推动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重构。与司法部联合推出《民法典开讲》、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公益培训,覆盖370所高校,多人获普法先进表彰;向最高人民法院等报送司法解释建议多项,推进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纂、典型案例、示范性判例研究,助力民法典实施。


(王利明教授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我国民法典分编编纂中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



(《编纂民法典参阅》98期《民法学研究系列(13卷本)》)


三、深耕新文科,引领未来法治基础原理和体系建构

聚焦法律与科技,率先成立聚焦法律与科技的未来法治研究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组建跨学科平台14个;率先设立数字法学二级学科,开展“未来领军人才”计划,建设数字法学实验室,开发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立法建议被采纳;发起全国高校数字法学联盟,获批未来法治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聚焦法律与科技培育跨学科前沿创新平台14个)



( 科技法治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社会学学科



致力追寻中国之治厚植人大社会运行学派


在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过程中,郑杭生先生独树一帜,提出“社会运行论”。多年来,威尼斯84881社会学以社会运行论为基石着力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形成了学科积淀深厚、时代特征鲜明的“社会运行学派”。

一、始终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方向

提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的学科建设方针,并确立“开发传统、借鉴国外、立足现实、创造特色”的学科建设路线,科学处理“古今”“中西”“理实”三对基本关系,在关键时刻不断廓清和指引学科建设方向。


(郑杭生先生“中国特色社会学”文集)



(社会运行论的形成与发展)



(本学科唯一的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社会学概论新修》)


二、贯彻“全人”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团队从游、气质养成和“田野课堂化、课堂田野化、田野与课堂有机翻转”为特色的“田野课堂”教学改革有声有色,形成了常规课堂、加餐课堂、田野课堂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产生了广泛影响。


(田野课堂教学改革)


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优化学科布局

围绕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打破学科樊篱,成功创设老龄社会与养老产业、新型城镇化与协调发展、新技术革命与社会治理、公共健康与卫生服务多个科研融合创新平台,知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16-2022年期间,共获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1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6项。


(社会学四大科研融合创新平台)


四、自觉担当历史使命,无私奉献公共产品,全力服务和支撑全国社会学学科建设

举办的《人口研究》《社会学评论》《社会建设》三大期刊完整覆盖本学科所有学科方向,极大地拓展了学科发表园地。创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并率先免费开放数据,形成集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智库支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数据平台。持续举办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人口发展高层论坛、中国政治社会学讲习班、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论坛等十余种品牌性学术活动,构建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


(社会学学科三大专业期刊)



(社会学学科三大数据库)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以文弘业服务文化强国战略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拥有一支精通母语兼具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团队成员专注于中国语言文学知识体系研究,努力培养融德性、智性、感性于一身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打通文字文献文学文化,推进古汉语、古文献、古文学研究,深度参与“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研究成果秉持“道器并举、诗史互证”的理念,朱万曙教授的《徽商与明清文学》、徐正英教授的《上博简孔子诗论“颂”论及其诗学史意义》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王贵元教授的《简帛文献字词研究》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计划”依据学科特色和比较优势,以古典语文学为枢纽,融通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史、西域学视野,探索“独树一帜”的古文字学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9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引领,整合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创造性写作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文艺研究与创作教研平台

该平台汇聚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理论家、文学史家、文艺评论家和知名作家,率先提出并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创造性写作贯通教学”的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孙郁教授的《鲁迅与俄国》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阎连科教授作品获卡夫卡文学奖,刘震云教授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创造性写作专业师生作品被译介成三十余种文字,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窗口。


(学科近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成果)



(刘震云教授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三、从文化主体性的角度,着力提升汉学和中国研究在全球人文学术中的地位,探索“以我为主”的比较文明和世界古典学研究路径

依托比较文明跨学科交叉平台和世界汉学大会机制,深入检讨百年来“中西体用本末之辩”,尝试将古今问题和中西问题剥离开来,兼容历史主义与普遍主义,建立一种跨语际、跨文化的交流模式,产生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其中,杨慧林教授率领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所撰写的“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丛书,引起广泛反响;刘小枫教授主编的“经典与解释”系列丛书至今已出版600余种,是继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之后人文学术领域规模最大的文库。


(学科发起并连续承办七届世界汉学大会)



(刘小枫教授主编的“经典与解释”系列丛书)



(孙郁教授主编的《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6卷9册)是目前国内关于新文化运动最完整的史料丛编)



(杨慧林教授主编的“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



新闻传播学学科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威尼斯84881新闻传播学科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家高等新闻教育机构,是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和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推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体系创新发展


2017年以来,出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32部、新闻传播史与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史13部(套)、公共传播与国家治理类10部;获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6项;2项北京市科研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各类奖项多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新闻学系列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七项)





(杨保军教授“新闻十论”构建中国新闻学原创理论体系)



(方汉奇、王润泽教授主编《民国新闻史资料汇编》共六辑、167册)


二、对内重构,对外拓展,构建新闻传播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生态型培养体系

全部五个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三项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一项人才培养成果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的生态型培养体系构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响应党和国家国际传播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国际传播学科建设

建成贯通本硕博一体化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国际合作版图,提升学科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辐射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传播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国际发表和出版能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开展全球民意调查参与国际传播实践,形成品牌效应。


(本硕博一体化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统计学学科



“统”观国策、“计”量民生,数据科学方法服务国家治理


作为新中国统计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威尼斯84881统计学科有着鲜明光荣的红色基因和文理交融的独特优势,是全国拥有理学、经济学、医学三大学科门类统计学专业最齐全的统计学科。

一、建设统计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持续发挥我校统计学教材重镇作用。2021年《统计学》和《统计学基础》两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积极拥抱数据科学,创新统计学人才培养”项目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保险精算系列教材)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丛书)


二、助力政府数据化治理创新提升

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开放共享的要求,2019年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共建全国首家设置于高校统计学科下的微观数据开发中心;与国家统计局密切合作,联合建设“全国统计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服务新时代统计现代化改革和人才强国战略。


(2022年11月7日,全国统计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威尼斯84881举行)


三、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科学决策

聚焦统计学的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亟需,推动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研究融合发展,出版《应用统计工程前沿》《数据科学的方法与应用》系列专著12部;承担国家部委委托及省部级重大项目5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团体标准制定,解决社会发展急需问题,其中,《“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研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分析研究》《非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抽样方案设计》等多项研究被政府部门采纳使用,《虚假诉讼甄别预警技术研究》在国内多家人民法院开展示范应用。


(《数据科学的方法与应用》系列丛书)



(《应用统计工程前沿》系列丛书)



工商管理学科



勇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商科新路


工商管理学科以“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培养全球领袖人才”为使命,努力建设“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扎根企业实践,推进学科数字化转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企业家,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根基。

一、面向数字经济,驱动工商管理学科转型

以“促进数字化转型,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为发展重点,引领中国工商管理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学科转型。近三年资助38项数字化转型科研与案例种子基金,正在世界前沿领域持续产出重要学术成果;支持教师出版“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精品著作六部;启动《中国管理学手册》(数字化管理卷)撰写;推进与多家数字化转型领先企业的人才培养、案例开发与合作研究;推出本科智能会计班与营销—数科班、MBA科技金融班、MPAcc智能会计班。


(面向数字经济的学科建设成果)


二、紧扣中国特色,引领工商管理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

持续引领中国工商管理学科教材建设,其中发行量超过20万册的有22本;会计系列教材在国内会计教材中版次最多、发行量最大,被近千所高校选用,累计发行量超过1100万册;开展“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建设,首批立项10本教材并已启动编写工作,努力建构中国自主工商管理学科教材体系。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与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推出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位本科项目”,培养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型管理人才。


(中意美管理学三学位本科项目签约仪式)



(威尼斯84881会计系列教材)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基于原创案例,讲好中国企业管理故事

与《管理世界》创建了全球规模最大、国内公认水平最高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07年以来,论坛85篇优秀论文在管理学顶级刊物《管理世界》发表,被誉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领域的“黄埔军校”。建设助力培养全球领袖人才的企业原创案例库,入库案例超过420篇,国内名列前茅;其中51篇获评“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2篇获评“全国MPAcc优秀教学案例”,3篇入选教育部学位中心案例库。


(影响力深远的案例论坛)



(形式丰富的工商管理案例库)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



积极打造中国反贫困研究的“人大学派”


三十载聚焦中国反贫困伟大实践,在精准扶贫、脱贫评估、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形成反贫困研究的“人大学派”。

1994年起,严瑞珍、程漱兰等在太行山区建立试验区,开辟以农村综合发展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反贫困道路。进入新世纪,温铁军等以乡村建设实践创新反贫困与“三农”理论。

随着精准扶贫的提出,中国反贫困事业迈入新阶段。2016年成立中国扶贫研究院,牵头贫困县退出国家标准研制,深度参与贫困县退出评估。研究院2020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2022年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需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相对贫困的长效治理机制。在我国反贫困历史的转折点,朱信凯、仇焕广等为代表的学者接过历史性任务的接力棒,系统总结反贫困经验,探索中国反贫困事业未来的新动向与前景。

2021年成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聚焦乡村振兴进程中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开展高质量调查研究,定期向全国发布《乡村振兴研究》。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地方省委省政府共同举办一线总指挥培训班,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2022年,揭牌成立全国首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研究中心,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科学方法的系统研究,推动以科学理论为指引、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公共管理学科



积极探寻“中国之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威尼斯84881公共管理学科聚集了中国最早的公共管理专家,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是中国公共管理教育的母机,引领中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变革,承载着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勃兴的希望。

一、深入推进“中国之治”研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大智慧

多篇研究成果被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采用。承担中央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1500多项,有80余位教师被国务院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等聘为专家,76人次任国内外重要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委,64人次任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会长、副会长等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大量评论,高频次接受央视等媒体采访。

二、扎根中国大地,创新中国特色“新文科”培养模式

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3个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7年,MPA专业学位成功通过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NASPAA)认证。首创“2(基础课)+5(方法课)+X(专业课)”培养方案,充分借助大数据、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理论扎实、方法科学、求是为公、本土关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三、对标世界一流,传播中国经验、介绍“中国故事”

连续举办十届的“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成为国内主办的本学科最权威品牌国际会议。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等海外名校签订了84项交换项目,与美国罗格斯大学、英国约克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日本金泽大学等发展了19个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CSSCI)、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SSCI)、《公共行政》《管理学文摘》《创新政策与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等期刊平台引领全国公共管理研究方向。

砥砺奋进,大有可为。威尼斯84881力争到2037年建校百年之际,主要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其中若干学科成为世界顶尖学科,成为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原文链接:[威尼斯84881官方微信]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建设新成就巡礼

(责任编辑:董涵琪)

编辑:杨孟成
Baidu
sogou